查看原文
其他

秦晓宇:读到一首诗,就像遇到一个人

此念 此念 2024-04-30

导读

秦晓宇小时候不爱上幼儿园,当时母亲在图书馆上班,就把他带在身边,闲时就教秦晓宇背古诗。


当时秦晓宇不认字,不懂诗句的意思,只是跟着母亲把古诗背下来。


回忆当时的情形,秦晓宇意识到,那是自己最早的诗歌启蒙教育。



cinian



秦晓宇

导演、诗人、评论家

执导电影《我的诗篇》《一日冬春》等

著有《七零诗话》《长调》等诗文集

及诗论专著《玉梯——当代中文诗叙论》



01

人生旅程就像一场游牧

▲ 图片来源:纪录片《我的诗篇》剧照

更多的时候,他是一位在图书馆玩耍的小男孩,对阅读没有太大兴趣,却记住了书的味道,特别是那些发黄的旧书,受潮发霉的书籍散发的味道,木质书架散发出的木头香味,他现在还记得。


若干年后,当秦晓宇成为诗人和导演,拍了关于诗歌的纪录片《我的诗篇》,他才恍然发觉,自己命中注定要选择一种与诗歌有关的生活方式。


他在内蒙长大,印象中的家乡呼和浩特,是一个属于过客的城市,戍边的军人、旅蒙的商人、走西口的农人,还有游牧的牧人,每个人都把自己当作过客。


“小时候谁说这个地方的家乡话,我们叫此地话,有某种轻蔑和距离感,就是这个地方人说的话,好像自己不是这个地方的人似的。”


大学毕业的时候,秦晓宇没有想过去国企、考公务员,他希望拥有一份在时间上更加自由的工作,甚至跟同学开完笑说,哪怕当掏粪工人也行。


对时间的掌控,有时间去写作阅读,比获得多少薪水更重要。


这种过客文化的精神铺就了他的人生底色,构建了他的人生观。


秦晓宇觉着人生旅程就像一场游牧,不是一个落叶归根的过程。


心安处,就是身安处。


“死亡的那天,就是这个旅程终止的那天,就是游牧生涯结束的时候。”


秦晓宇享受这种游牧人的心境,感觉到一股活泼地自由精神在心中升腾。


生命无限延展,而不是画地为牢。




02

陌生感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 图片来源:纪录片《我的诗篇》剧照

他后来拍纪录片,寻找这个世界上打动人的瞬间,用镜头关照打工诗人,拍摄监狱里的女性,拍摄临终关怀医院,没有一个主题与家乡有关。


贾樟柯的镜头没有离开过自己的故乡,拍了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也曾说,“我的像邮票那样大小的故乡是值得好好描写的,即使写一辈子,也写不尽那里的人和事。”


秦晓宇认为自己属于另一类创作者,他对这个世界有遏制不住的好奇和冒险的冲动。


人到30岁之后,生活圈子变得固化,人生状态也趋于封闭,秦晓宇将其描述为缺少能量的状态。


在拍纪录片的过程中,秦晓宇走入他人生活的世界,那些迥异于自己的陌生世界。


“对我触动非常深,一下从那种封闭的状态里走出来,从日常的麻木中解放出来。”


“如眼前这个杯子,我们看起来司空见惯,可是在纪录片的场景中,在一首诗歌里,就完全不同了。”


秦晓宇认为,体验陌生感对于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它让人的生命能量随时充满,而不是萎靡不振,是今日之我战胜昨日之我的过程。


最近在北京松堂关怀医院拍摄,秦晓宇感受到了人在生命最后阶段呈现出的张力。


“一个藏族的老奶奶,坐在床上吃鸡蛋,拿着一个特别萌的杯子,刚吃两口,鸡蛋就掉床上了,她捡鸡蛋的过程很漫长,吃的过程更漫长。似乎整个生命,所有欲念都放下了,只剩下艰难和缓慢。”


秦晓宇在人物的表情里,在现代诗人的诗句里,在古代诗人的诗句里,都读到了生命最真实的东西。




03

通过一首诗读懂诗人心魂

▲ 图片来源:纪录片《我的诗篇》剧照

陈年喜是一位矿工诗人,在纪录片《我的诗篇》里出现过,秦晓宇如此评价他:


他的人生是一步一步开拓出来的,就像他在山中开矿洞一样,深山打眼,炸裂岩石。


在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秦晓宇读到了三层含义。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这首诗的第一层含义,表达了人世的幸福感。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秦晓宇在这句里读到了死亡。


因为在海子同一天写的另一首诗《酒杯》里,有这样的句子:


酒杯,你是一间又破又黑的旧教室/淹没在一片海水


人在逃避情感时会借酒浇愁,秦晓宇认为海子用大海来比喻这种逃避情感的方式,也可以说指向另外一个世界。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首诗的第三层含义,海子用“我只愿”三个字与世俗的幸福划开界限,他的幸福是用整个生命创造诗歌的杰作。


秦晓宇想到了海子的另一首诗《日出》。


我是一个完全幸福的人

我再也不会否认

我是一个完全的人

我是一个无比幸福的人

我全身的黑暗因太阳升起而解除

——《日出》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眼中的闪电,源自诗神赐予的灵感。


海子想告诉每个人,意指自己的诗会被众人读到。


最后,秦晓宇在海子的诗里,读到了复活。


而在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中,他读到了一种错综莫名的回味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秦晓宇认为,这首诗表现的是一个现实世界,呈现出来是一个唯美的世界,最终带给读者的启示是一个真空世界。


就像《红楼梦》的结尾,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人岂无端别,猿应有意哀。

征南予更远,吟断望乡台。

——李商隐《晋昌晚归马上赠》


秦晓宇发现,李商隐的诗句里多次提到“无端”二字。


想理解其中深意,只能靠个人悟性。


读一首诗,看似门槛很低,要体悟其中的境界,门槛又很高。


随着读者年龄的增长,诗歌呈现出不同的意义,诗歌也像生命一样生长。


“就像我们早年喜欢李商隐,喜欢他唯美的一面,如果只把他当作一位浮薄的浪子,可能连皮毛都没读懂。”


“他是一个写出诗句‘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人,你能体会到这个人的悲剧意识和深情,如果仅认为他文字的美妙,或他以唯美女性作为写作对象,就想当然去解读,是一种深深的误读。”


秦晓宇认为,诗歌阅读的最高境界,就像伯牙子期一样遇到知音,通过一首诗读懂诗人的心魂。




04

如初恋般面对一首诗

▲ 图片来源:纪录片《我的诗篇》剧照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在秦晓宇看来,我们内心的所思所感,喜怒哀乐抒发出来,就是朴素的诗歌动机。


他不同意哲学家所言,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反而是那种没有情感吟咏抒发的生活,是味同嚼蜡不值得过的。

 

诗人,是语言文字的艺术家。


秦晓宇认为,理解一首诗可以有多个维度。


文化诗学体现在一首诗的文化趣味上,在这一点上东西方诗学可以互通。


形式诗学体现在诗歌的平仄、押韵、对偶、双关等形式,呈现语言之美。


西方诗人会写十四行诗,却写不了中国的七律,因为七律涉及汉字独有的符号诗学,把每个汉字音、形、意的修辞性发挥到极致。


秦晓宇想起《济公传》里的那幅对联:


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远避迷途退还莲迳返逍遥


姑娘出的上联,每个字都有宝盖头,传递出一种想嫁为人妻、老守家室的意味。


而下联里,每个字都有走之底,济公写出了自己出家的心意如此坚决,且劝姑娘也要出家。


汉字本身的美妙,在传统诗歌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读诗,可以有一百种方法。

 

读到一首诗,就像遇到一个人。


一首诗今生只读一次,它在此刻触动了我,就放下了。


过一段时间,它依然萦绕于心,久久难忘,再拿起来琢磨,会读出新的味道。


如果还不满足,可以多读些这位诗人的作品,或了解一下诗人的经历,感受就更加不同了。


白首如新,倾盖如故。


走在路上,见到车上的人掀开帘子露出半张脸,感觉像遇到故人般亲切。


只是一瞥,就能获得迎面相逢的快乐。


一句诗契合了自己的心境,拨动起心弦,就很好。


秦晓宇感叹,人生中不断有如初恋般面对一首诗的感受,是很幸福的。



- END -




《生命·成长》第三季正在播出,欢迎收看。

👇

击下方海报即可观看

最新《生命·成长》第三季完整版纪录片


编辑 | 柯勇

排版 | 王啊晶


大家都在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路桂军:人生遗憾,在于没有认真活

《生命·成长》第三季(第一期)


方刚:性教育,家长在担心什么?


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准备》

点击阅读原文,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

喜欢~马上点击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